3月1日下午,由龙门石窟研究院院长史家珍主讲的“松湖·望野”系列讲座第九期“伊阙祥云——一个考古人认识的龙门石窟”在松山湖望野博物馆举行,吸引松山湖市民及多地历史文化爱好者到场,线上线下听众累计2.1万余人。
在大众眼中,龙门石窟或许是一处可以实地游览,或是通过网络轻易搜索到相关图片与介绍的知名景点。然而,在考古人史家珍的眼中,龙门石窟蕴含着远不止表面所见的丰富内涵。讲座中,史家珍围绕龙门石窟的开凿历史、艺术价值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行详尽展示与讲述。
“龙门石窟的开凿是当时的国之大者,龙门石窟是中国石窟文化的集大成者,奉先寺大像龛的开凿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”史家珍通过结合自己对龙门石窟的思考,将普通大众对于龙门石窟的认识,从单纯的雕刻艺术上升到历史、社会、文化等多个方面。
除了龙门石窟艺术本身,史家珍还将龙门石窟置于中华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。他深入解读了儒释道三家文化的融合,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在龙门石窟中得以体现。
史家珍表示,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,与本土的儒家、道家文化相互影响、相互渗透,最终融入中华文明的核心体系。龙门石窟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,见证了这一文化融合的过程,成为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实证。
讲座中,史家珍还分享了许多有趣的考古故事,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多面性,让听众深刻感受到历史并非简单的记录,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文明发展。